Vol.1
三千年前,当殷商的卜者在龟甲和兽骨上划下痕迹,就创造了一种最优雅的艺术,让华夏子孙代代相传,乐而不疲。
“声不能传于异地,留于异时,于是乎文字生。文字者,所以为意与声之迹。”
对于中文,余光中先生有一段话,我深以为然:
太初有字,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。譬如凭空写一个“雨”字,点点滴滴,滂滂沱沱,淅淅沥沥,一切云情雨意,就宛然其中了。视觉上的这种美感,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?翻开一部《辞源》或《辞海》,金木水火土,各成世界,而一入“雨”部,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,便悉在望中,美丽的霜雪云霞,骇人的雷电霹雹,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,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。
以汉字的偏旁系统为例,中文的偏旁系统对初学汉语的人,甚至对于汉语水平不低的人,都是极其友好的。
比如上述的“霜雪云霞”、“雷电霹雹”,八个字在繁体中全都是“雨”字头。对应英文:
霜frost,雪snow,云cloud,雷电霹雳thunder,冰雹hail
并且每个字也不是凭空来的,比如“雹”字,会令人想到天像雨一样地下着“包”(包有疙瘩的意思),而云则就是天上的云的形状。是不是觉得一对比,英文字面上美感尽失,而且看起来毫无关联。
又如,言字旁:
说、谈、论、讲、话、诉、讥、讽、讦、讧
这些字具体含义各有不同,但无疑都是和说话有关,只是说话的方式和内容各有不同。这也使得人们即使不认得字,也大概能看懂意思。
对比英语,一些说的单词:
talk、tell、speech、speak、say、address、satire、mock
意思也各有不同,不过对于不懂英语的人看来,可能就没有中文来的那么直接。
水作部首的:
江河湖海、深浅、清澈、泪、酒、汤、油
于是乎,你知道这些词确确实实和水有紧密的关系,可以归为一类。
Vol.2
为什么由此推出中文博大精深呢?
因为这上面的字确实是中国自有字以来的几千年内,一点点积累,同时推陈出新的。以至于,我们可以很轻松的得知字的由来,及演变过程。
比如,“深”,现在一般表程度。因为这个字是三点水旁的,所以可以知道这个字最初是形容水的,之后才慢慢引申到别的领域。而英语的deep,什么也看不出来。
又如,“盼”这个字,一般组成“盼望”来用。可以知道是目作部首,因为期待,所以不停地看,而望也是看的意思。
于是,一种望眼欲穿的感情油然而生。这与英语的look forward to有些相似,而expect则似乎没什么感情。
众所周知,古人最早是用象形文字,但是每个人都照着画画实在太累了,所以历经文字简化成了现在的模样。
如果翻开一本古代出版的书,比如《说文解字》,甚至前几十年废除的繁体字,文字中蕴含的东西实在是太丰富了。
而西方的拉丁字母只有几十个,也不带很明显的意思,组合起来既显单调,又来的复杂。
来看看这些:
鲷、鲫、鲑、鲂、鱿、鲍、鲶、鲟、鳌、鳖、鲸、鲀、鲻、鲬
虽然都不认识,不过有个鱼字,显然都是鱼吧。
对应英文是:
porgy、carp、crucian carp、Trout、Black bream、sleeve-fish、abalone、silurid、sturgeon、a huge legendary turtle、soft-shelled turtle、whale、tetraodont、mullet
估计一般的英国人都不一定拎得清吧。
Vol.3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常常会见到文章中有许多不认得的字,但还是能通过字的半边猜测内容。而英语,除了一些词根词缀好认的,不认识的话,要么查词典,要么只能跳过。
比如《红楼梦》中的“璎珞”,《孔雀东南飞》中有“玳瑁”,虽然乍一眼没见过,但也很容易判断这两者都是美丽的首饰。
中文这样的造字法,加上文字简洁的特性,也让文字的堆砌变得容易。请看:
荡荡乎八川分流,相背而异态。东西南北,驰骛往来,出乎椒丘之阙,行乎洲淤之浦,经乎桂林之中,过乎泱漭之野。汩乎混流,顺阿而下,赴隘狭之口,触穹石,激堆埼,沸乎暴怒,汹涌澎湃。滭弗宓汩,逼侧泌瀄。横流逆折,转腾潎冽,滂濞沆溉。穹隆云桡,宛潬胶戾。逾波趋浥,涖涖下濑。批岩冲拥,奔扬滞沛。临坻注壑,瀺灂霣坠,沈沈隐隐,砰磅訇礚,潏潏淈淈,湁潗鼎沸。驰波跳沫,汩濦漂疾。悠远长怀,寂漻无声,肆乎永归。然后灏溔潢漾,安翔徐回,翯乎滈滈,东注太湖,衍溢陂池。于是乎鲛龙赤螭,䱭䲛渐离,鰅鰫鳍鮀,禺禺魼鳎,揵鳍掉尾,振鳞奋翼,潜处乎深岩,鱼鳖讙声,万物众伙。明月珠子,的砾江靡。
出自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。这是一段很精彩的描写水的文字。虽然第一眼看上去一脸懵,不过仔细看看,大概能分辨出来,一开始写水的流动和形态,写了水的声音,然后是水里的鱼,水边的石头,等等。即使我们看不懂,依然能感觉得到文字的韵味、气势和美感。
汉字有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,通过汉字我们可以看到三千多年前的状况,听到两千多年前的百家争鸣。
不仅如此,截至2020年底,全球共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,70多个国家将中文直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。国外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2000万,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的人数接近2亿。
中国文字发展与演变的历史,也是一部中国文化、中国文明传承与演变的历史。
作为炎黄子孙,我们要做的是使汉字从苍老变得年轻,从改革走向辉煌。
从而使汉字具有无比光明的未来,使我们的传统文化绽放光彩!
“逆风起笔藏而不露”
“中锋用笔不偏不倚”
中国文字,传承悠久
一横一竖
诉说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
一撇一捺
凝聚着中华的民族精神
这个暑假来雅智
学一手好字,练一身习惯